首页 船厂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新质生产力发展被关注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新质生产力发展被关注

3月26日,《舟山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在数字化和新能源船舶修造赛道上驰骋看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聚焦企业加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高效生产力等方向投入,以数智化…

3月26日,《舟山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在数字化和新能源船舶修造赛道上驰骋看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聚焦企业加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高效生产力等方向投入,以数智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绘制新质生产力“路线图”进行专题报道。同日,舟山发布“‘985’行动进行时”专栏也进行了深度报道。

国际船舶海工网将与上海交通大学LNG中心联办2024年LNG接收站和LNG船上海大会

LNG名教授顾安忠主持LNG贸易和安全运营研习班将于4月24日举办

顶级船厂和设计院购买2024年龙版中国造船厂地图

向“绿”而行 向“新”发力

3月8日,第4艘6.36万吨散货船N1089项目签字交付;3月15日,第2艘2万吨转载驳“MINRES COOLIBAH”轮签字交付……今年以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继续高歌猛进。

在“产销两旺”的同时,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在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

“我们正对准新能源业务和数字化智能制造两个新赛道,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进一步增强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实践能力。”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陈晓亮表示,公司将持续深耕高端特种船舶及船舶修造全产业链,“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国家船舶修造行业赋能,助推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打造数字孪生车间

解放人力提升质效

3月22日上午,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二号船体车间内一片繁忙,机器轰鸣声、金属切割声交织,汇成特别的“劳动曲”。

生产线上,不少工人蹲在地上,或测量、记录,或切割、焊接。在几条传统生产线中间,一块地面标划黄线和绿漆的区域颇为显眼。

“那是我们这个月刚刚投用的型材切割机器人生产线。”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制造工区主任于泉说。

走近机器人生产线,只见五六名工人全神贯注站在操作台,只要“动动手指”,一片片钢板在传送设备上流转,定长、送料、切割、成型、下料,全流程自动化。

20多天来,于泉和同事们切实感受到了智能化的红利:生产线解放了一半的人力,效率提升了67%,精度比人工切割提升了3%。

“这条生产线是我们建设智能船厂的最新成果之一。”于泉告诉记者,该生产线连接设计部门的设计软件,生产指令下达后,工人只要“听命行事”即可,实现了制造数字化。

聚焦中国领先、世界一流船舶与海洋工程修造企业,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今年将在企业打造修、造两个数字孪生车间。

“得益于重工各部门的支持和公司领导的重视,不断地加大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力度,今年我们还计划上线先行小组立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组立辊道流水线、HIVAS高效焊接设备等。”于泉兴奋地说,根据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滚动计划,将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

攀登制造技术高峰

站稳行业领先地位

同一时间,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三号船坞内,一段段三四层楼高的船舶结构分段林立,散落其间的工人干得热火朝天。站在钢架预制件前,测量人员将各项尺寸数据传输至后台电脑上,生成虚拟建模。电脑上,技术人员可以提前进行切修、组装,大幅提升了建造精度和效率。

“这是我们正在建造的第6艘15.4万吨穿梭油轮。这一代船型建造7艘后,将从明年3月开始建造第二代穿梭油轮。”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技术中心主任许东方介绍,从第1艘到如今的第6艘,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穿梭油轮造得越来越快,平均单船建造时间已经缩短了3个月以上。

穿梭油轮,是一种专门用于海上油田向陆地运送石油的油轮,附加值和建造难度远远高于同等吨位的普通油轮。10余年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从零起步,自主开发,持续攻坚,在穿梭油轮建造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对比下来,我们的坞内周期少68天,主机油耗每天可节约10吨。”许东方说,在9项核心指标中,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已有6项超越了曾经的“霸主”企业,客户十分满意。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制造雄心远不止于此。“我们在进步,对手也在进步,技术突破没有止境。近些年,我们在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的统一领导下,不断加强项目设计优化和改进。”许东方介绍。

目前,第二代穿梭油轮计划使用可替代燃料,朝着更加绿色、环保方面迈进,舒适度和自动化程度也将更高,其中甲醇、氨两套设计方案都已得到船级社原则性认可。

从对标、到追赶、再到超越和引领,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持续加大新能源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探索AI技术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新技术助力6.4万吨散货船、15.4万吨穿梭油轮等拳头产品建设,让它逐步站稳了行业领先地位。

布局发展新空间

重点项目开工在即

沿着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厂区的海岸线往东,尽头是一片荒地。现场,两台挖掘机挥动铲斗,多辆重型货车来往奔驰。

“在集团和重工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规划的四号船坞及两个码头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资产管理部副经理李中伍指着项目示意图告诉记者,即将新建的四号船坞是一座30万吨级干船坞,长达430米、宽120米、深15.2米。

新建船坞将使用“修船生产指挥系统”、“5G+船舶工业AR”技术、“5G+远程检验”等科技技术,实现船坞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运营。建成后,船坞以新能源、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修造业务为主,进一步提升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色。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将图纸深度融合为三维,将可实现‘船舶全生命周期’建设,实时监测水、电、动能等坞内及坞口海域状况,实时发出安全风险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他说,这样的智能化船坞在整个中远海运集团也是首个。

走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厂区,科技创新、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春风”扑面而来,围绕5G技术和北斗高精度时空技术研发与应用,厂区逐步实现人、车、路、物协同管控,全生产过程的资源动态调度和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陈晓亮表示,利用建厂20年契机,我们还将加大老旧设备汰换力度,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业务数字化全覆盖,把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转化为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际船舶海工网”。 http://www.ishipoffshore.com/archives/11612.html

文章底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21-54362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hinabobli@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