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简称上海市咨会)在上海召开。马士基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Robert Maersk Uggla)出席,并围绕“动荡变局时代下贸易与投资的守护之道”发表演讲。
迎国庆中秋,700家精锐中国船厂上榜造船厂地图最新版在上海交付,导弹式快递
碳捕集装船中国设计和配套全球首例散货船DOLPHIN交付,12月1日上海碳捕集论坛交流
首届2025年船用风筒风帆技术上海论坛将于12月1-2日举办
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据了解,上海市咨会始于1989年,是由上海市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咨询机制,旨在通过政企对话,为上海发展提供国际经验。截至2024年,会议成员规模已达44家,其中近半数为《财富》500强企业。
在提交给大会的建议书中,乌格拉表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出口国,集装箱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6%以上,充分彰显了供应链的竞争力与效率。上海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不仅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更是保障全球供应链韧性与推动创新的关键节点。尽管当前全球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贸易壁垒上升以及供应链中断所带来的挑战,上海依然具备强劲的增长潜力。
马士基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Robert Maersk Uggla)
为助力上海持续巩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乌格拉基于近期上海外商企业界的调查结果,从外国在沪跨国公司的角度,提出以下四项建议:
第一,巩固上海作为区域总部枢纽的地位。
乌格拉认为,上海是众多企业的亚太区域总部所在地,要持续巩固并提升吸引力,需与其他亚洲领先城市对标,持续优化外籍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包括改善生活便利性、税收环境及教育资源,以吸引更多全球人才长期在沪发展。同时,应加强文化与教育交流,增进国内外年轻一代之间的了解,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上海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
第二,提升供应链韧性。
他表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更强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他建议企业开展供应链全链路的风险评估,并加强与物流合作伙伴的协同,以构建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运营体系。
同时,供应链韧性不仅体现在运营层面,更涉及如何适应多样的外部环境。尤其在全球化受到质疑的背景下,企业应在明确自身目标的同时,深入理解外部环境的期望,主动为当地社会创造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和不断演变的全球格局。
第三,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对话。
乌格拉认为,上海应继续发挥在政企沟通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企业的交流,提升跨部门协调效率。通过建立稳定、透明、持续的沟通渠道,政府与企业共同应对全球贸易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增强企业信心,提升上海在全球投资者中的吸引力。
第四,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乌格拉提议,上海在研发基础与数字工程人才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应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自动化、智慧物流等前沿技术的投入,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深化与国际企业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共建与系统互联,提升上海在全球物流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