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造船集团庞大的员工队伍中,每年都会有约600名从江南技校的毕业生加入。尚未成熟的他们,很多人对未来充满彷徨与胆怯,在求学以及工作岗位的磨砺中,他们有过放弃,有犯过小错误,但父母、公司同事的帮助,他们在慢慢学着成长。
2023年第四届LNG接收站和储运物流技术上海峰会将于10月25-26日举办
2023年油气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上海论坛将于10月25日-26日举办
迎国庆版船厂地图发布,2千多家中国船厂代表2023年造船地图新版上市
李保艳来自云南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子里年轻人都出去务工,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儿童。父母在县城打零工,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次爸妈从县城回家的时候都会给她带来一些新奇的小礼物,让她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小学离家很远,每次上学都要走上一个小时,李保艳从小学开始就住校。到了初中,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以出去打工了,妈妈不同意。有一天,校园里张贴了江南技校的招生简章。“当时我看是在上海,又能继续上学,我想都没想就报名了,我就是想出去看看,外面到底有多好,家里的人都想出来。”得知孩子要去上海读书,父母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放心。
读江南技校时的李保艳
李保艳为此跟妈妈赌气。但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她必须争取父母的支持。她恳请爸爸:“那边的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我们由老师送过去,不会有安全问题,我们老师也说这个学校是很好的学校……”父亲无奈,只好答应。启程当天,此前赌气的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大箱子,装了很多衣服,并百般叮嘱。
大巴车带他们到昆明坐火车,那是李保艳出生15年来第一次到昆明,经过3天2夜的火车,她到达上海。“小时候来学校支教的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走出大山,当我到上海以后我才明白那些哥哥姐姐为什么跟我们说这些话。”李保艳笑着说,“第一次见到那么高的楼,那么多的车,晚上的城市灯火通明。我当时就觉得觉得自己出来看看是对的,不然我可能现在在老家早就结婚生子了。”
城市纵然美丽,但新奇过后就是巨大的孤独。到了学校,她就开始想家,每天晚上睡觉时抱着枕头哭,给妈妈打电话说想家了。妈妈说既然都已经到外边了,你就要学会自己独立,先上一段时间再说吧。读了一年,她又不想上了,听不进去课,上课只想睡觉。妈妈再次劝她坚持,熬了一年以后,她又想放弃,妈妈鼓励她,你都已经坚持两年了,就再坚持一年,而且告诉她未成年是不会找到工作的。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李保艳参加了公司用工部门组织的面试,但最后公布名单的时候并没有她。考虑到她的情况,技校老师对她多了份关注,问她未来打算,她也不知道。几天后,老师通知她到公司实习。
进入公司,李保艳成了一名“空姐”,学习操作船坞旁边的高吊吊装。有“恐高症”的她实习了一个月,又想放弃,妈妈又开导她:“来都来了,慢慢就好了。”她坚持了下来。
正在工作的李保艳
就这样,如今工作已经两年的她,吊装过超大型集装箱船和超大型液化气船约32艘。她在一个约3平米左右的操作室工作。坐在工位上,脚下是透明的玻璃,两只手把着两个操作杆,眼睛在前方闪烁数字的电子屏幕和脚下的透明玻璃间切换,和下方的起重工默契配合。
现在能如此游刃有余的操作高吊,李保艳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恐高,我第一次坐在高吊操作台的时候,整个人腿都是抖的,感觉自己随时可能掉下去。”李保艳说,“我真的很害怕,但是想到以后我要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所以努力克服这种恐惧,每天我会强迫自己往下看,最开始是眼睛偷偷瞄,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
师傅梁进月对她赞赏有加:“这个小姑娘很能吃苦,她虽然刚开始想放弃,但她听妈妈的话,慢慢就珍惜来这里工作的机会,不管是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现在已经是我们团队的骨干,可以独立工作了。”
小红帽比个心
小红帽手记:在采访的过程中,李保艳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想出来看看。
“你都看到了什么呀?”我问。“我看到了很多,我看到这边的发展和家里天差地别,我看到了很多老家的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东西,我想要带家乡更多的人一起出来看看。”说这些话的时候,李保艳带着微笑眼含泪光。
没有比放弃更容易的事情了。李保艳得感谢她的妈妈,在她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妈妈都劝她坚持;当然,她也应该感谢自己,每次都能听劝再坚持一下,希望像李保艳一样的孩子,都能在自己感觉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最终都会因为坚持而受益。
策划/ 蔡勤宏 余俊伟 梁 静
视频/ 蓝精灵工作室
图文编/ 韩 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