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船 17家船企曾命悬一线!8年实现重生

17家船企曾命悬一线!8年实现重生

在长江入海口北岸,告别了炎炎夏日造船人挥汗如雨的时节,伴随着徐徐秋风,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正在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有条不紊地建造中;与其比邻的上海振华…

在长江入海口北岸,告别了炎炎夏日造船人挥汗如雨的时节,伴随着徐徐秋风,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正在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有条不紊地建造中;与其比邻的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为1800吨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2”号做最后交船前的准备工作……

激光雷达龙头深圳镭神智能赞助支持2023年航运数字化创新上海会议,9月21-22日

迎接免费的绿色船舶大连会和上海会,2千多家中国船厂代表2023年造船地图发布

2023年造船厂地图全英文版3月12月在上海成功发布

在江苏沿江岸线的码头上、船坞内,造船工人们鼓足干劲,抓生产、抢订单、谋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国际油价的断崖式下跌以及复苏进程一度被疫情打断,一波赶着一波的冲击,使得我国海工装备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不少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举步维艰,很多具备一定发展规模和实力的大型企业不仅遭遇“交付难”困境,更有企业因此导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退出市场。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从去年开始至今逐渐从冰点爬升,很多企业抢抓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突出重围。如今,众多企业重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一座座创新型“海工重器”从这里驶向深蓝,江苏海工装备产业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逆势突围

江苏是海工装备大省,海工产品总产值约占全国海工市场份额的1/3,交付产品基本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南通、泰州、扬州3市集聚了江苏全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其中,南通位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T形交汇地,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166公里的长江黄金岸线,是发展船舶海工产业的天然港湾,也记录着一个世界级船舶海工基地的崛起。目前,南通正全力打造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

“上一轮市场冲击差点要了这里很多家企业的‘命’。” 南通一家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回忆前几年海工装备市场形势时如是说。他表示,前几年,海工装备“产能过剩”导致的“库存”压力使行业经历了一场“浩劫”,也让企业“蜕了一层皮”。

2011年年底,南通市成立启东船舶海工园区,当年入驻企业13家,年应税销售39亿元。然而,就在园区信心满满,准备打造江苏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船舶海工产业园之际,国际船舶和海工市场在2014年下半年因为国际油价暴跌开始步入深度调整期,园区企业此后遭遇“接单难、交付难、融资难”困境,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据了解,当时园区内一些传统造船企业由于实力有限,普遍订单不足,生产处于停滞,发展前景一度黯淡,这种惨淡景象一直持续到2015年年底,当时园区17家船企停的停、关的关,几乎没一家“健康”运转

面对急转直下的市场形势,是继续坚持船舶海工特色产业不动摇,还是另辟蹊径“寻活路”?启东船舶海工园区拿出了一套将主打产品由“传统三件套”——海工装备、特种船舶、能源装备,向风电装备、钢结构产品等产业链拓展的方案。同时,奋力招引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或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入驻园区,通过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盘活低效企业及存量资源,逐步实现“腾笼换凤”。

中集安瑞科收购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60%的股份;法国雅凯控股集团投资1600万美元收购江苏华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25%的股份;振华重工收购启东道达重工有限公司67%的股份……正是通过园区内船企引资、并购和重组等,救活了企业,盘活了资源,逐步实现海工装备建造产能的优化升级,助力南通海工装备企业集群成功突围,挺进“深蓝”。

“幸亏转型升级步伐快,救活了一批企业。”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相关人员告诉《船报》记者,逆境突围的最有力武器就是主动向高技术船舶、大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等高端产业迈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强势复苏

正因为饱受海工市场步入深度调整期的“阵痛”,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痛定思痛,众多海工装备企业开始改变发展思路,摒弃过去“野蛮生长”、盲目扩张的“套路”。面对新一轮海工装备市场升温的历史机遇,人们已经可以看到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回归”理性经营的生动缩影。

“目前,海工船舶行业处于高景气度上升周期,英国克拉克松等多家行研机构报告显示全球船舶海工市场正迎来新一轮超级复苏周期,本轮船舶海工行情从2021年开始将持续8到10年时间,以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为主的船型,以海上风电安装船、FPSO为代表的多用途海工平台等成为新的增长极。”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相关人士表示。据统计,今年1至7月,该园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亿元,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50亿元,同比增幅22%;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81.5亿元,同比增幅19%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规划用地面积35.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已经入驻了总投资超300亿元的20余家海工船舶企业。在生产岸线寸土未增的情况下,通过“腾笼换凤”,一批海工装备企业正通过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形成对内发展有序、对外竞争有力的格局。

园区内,已形成能源装备及重型装备制造、海洋特种装备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三大重点发展板块。其中,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润邦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业务涵盖总包承建各类高端全系统海工装备,并提供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和调试等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园区企业海工类产品在手订单达250亿,预计2023年应税销售突破70亿

海洋特种装备船舶制造产业汇聚了振华重工、中集太平洋海工、启东集胜造船有限公司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该园区各类特种船舶在手订单超100亿元。其中,振华重工启东海工早已通过“创力号”4500吨级打捞起重船、“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等产品声名在外;中集太平洋则已交付各类液化气船40余艘,在液化气船、清洁能源船舶等领域打响了品牌。

在能源装备及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园区的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单桩、塔筒、导管架等。目前,各类生产线共计35条,预计今年实现应税销售60亿元,总产值实现110亿,达历史之最

随着一批旗舰型、龙头型企业在南通发展壮大,该市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并成为中国第二大造船和海工基地。其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核心配套、研发服务等产业集群不断完善,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明显增强

借势前行

船舶海工产业的典型特征是“订单为王”。在汲取上一轮产业发展低价竞争、各自为政的教训后,江苏一大批海工装备企业开始延长产业链,找准定位,“错位”发展。比如振华重工启东海工专攻起重船等工程船舶和升船平台等设备,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专注海上钻探储油平台,中集太平洋主营中小型液化气船等特种船舶……

即便是生产同一类船舶海工产品,园区企业也深耕细分领域,专注做好自己的特长,从根本上避免了恶性低价竞争。同时,这些企业坚持稳字当头、稳健发展,不断锤炼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当前,江苏海工装备龙头企业不仅手持订单饱满,而且新接订单呈现“专”“特”“新”等特点,企业普遍生产计划排至2026年左右

今年上半年,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新承接全球最大FPSO项目;中集太平洋首次承接中型液化气船A型货舱船舶建造订单,以及国内首个海外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振华重工启东海工也获得了多型起重船、甲板运输船、清淤船等订单。

当海工装备企业不再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新的问题又会浮出水面。1家船企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订单饱满,但建造期融资需求与预付款保函需求愈发凸显,受限于前几年不理想的财务数据,大部分海工企业较难获得授信。“我们希望金融机构能够考虑海工企业之前遭遇的实际困难,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此外,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部分产品自主制造率偏低、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偏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仍然存在。启东海工园区相关人士表示,园区海工产品供应链本地化程度还不够完备,产业链上企业部分配套装备本地化采购率仅为10%,链上部分企业关键系统和设备自主配套率不足20%,部分企业尚无法独立打通研发设计、总装建造、试验验证等制造全流程,存在高端产能不足、自主研发不强等短板,还有一部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指标较优质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面对上述问题,江苏省正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去年7月,江苏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集成平台,依托船舶海工总装等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企业加强区域配套、加快国产化替代,吸引产业链制造、技术服务等企业落户,形成稳定配套联合体;今年8月,江苏又发布《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加快突破动力、动力定位、锚泊等系统部件和深水管缆、深海高压容器等核心产品关键技术,提升关键配套能力。

这一项项政策的托举,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批批世界首制、中国首制重大装备的交付,为江苏海工装备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航向”,必将推动其向打造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地阔步向前行。

编辑来源 记者 吴秀霞 中国船舶报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际船舶海工网”。 http://www.ishipoffshore.com/archives/8778.html

文章底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21-54362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hinabobli@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