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顶

首页 配套 《智造中国》走进上海的航天总厂

《智造中国》走进上海的航天总厂

近日,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共同打造。摄制组走进汽车、造船、航空、航天、机器人、机床等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工厂,走近“科技狂…

近日,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共同打造。摄制组走进汽车、造船、航空、航天、机器人、机床等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工厂,走近“科技狂人”,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感知中国智造的蜕变和百姓智能生活的升级,立体呈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进程,见证中国制造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生动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

免费的2023年船配产业创新暨绿色智能船发展论坛将于8月30日在大连举办

2023年绿色智能船应用创新发展上海国际论坛将于9月21-22日举办

8月8日晚,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公司“航天智造”发展 的纪录片。

近年来,公司发明了整体成型箱底五轴镜像铣数控加工方法, 在箱底内安装测厚仪和智能化激光扫描仪,它们像无数个蜻蜓的“复眼”,采集“金蛋”上每一个点的位置信息,上传到数控系统,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实时改变运动路径和深浅,确保切铣均匀平滑。切削开始,采用新的算法,传感器能达到每0.03秒测量一次,数控系统可以在0.04秒的时间内,计算出实测数据与理论的差异,并反馈给切削刀头,相当于人眨眼的功夫,刀头力度和方向已经调整了将近10次了,手速之惊人,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7天,火箭燃料贮箱的箱底切削完成,加工精度达到0.2毫米,而且制造周期缩短至三分之一。

在总装厂里,自动对接滚动装配技术可以让运载火箭在10米监测范围内测量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别。装配数据几十毫秒内就运算完毕,发出指令,开始运送,调姿、滚动的一体化动作,完成舱段之间的精准装配。 所有孔位的对接达到0.2毫米的精度,而一般汽车车身的对接精度是2毫米。两个舱段的对接,在过去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十分钟。智能化的流程,正改变着中国大型航天器装配领域的生产模式。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际船舶海工网”。 http://www.ishipoffshore.com/archives/8337.html

文章底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21-54362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hinabobli@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