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在高端船舶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3年航运数字化创新上海国际大会将于7月4-5日举办
第二届2023年智能船舶应用创新发展上海国际论坛将于7月4-5日举办
全球到底有多少艘远洋商船,李主编上门喝酒的世界权威机构发布最新数据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50万元/人,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强链升级行动、强基筑底行动、数字蝶变行动、绿色领跑行动、企业成长行动、空间扩展行动等6项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明确,巩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邮轮等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全球动力之城。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国家和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出台支持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行动方案,开展一批重点攻关任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每年实施攻关项目100个以上。到2025年,推动基础零部件产业化、基础材料示范应用、大型工业基础软件研制突破超250项。
资料图/来源:沪东中华官方微信
行动计划明确,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在基础部件、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平台,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0家左右。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每年新引进外资企业研发中心25家,新增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0家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算力平台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制定“一厂一方案”,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组团式服务。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了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扩大制造业信用贷款、融资租赁、中长期贷款规模;加强要素指标对重大产业项目的应保尽保,每年通过提质增效、存量盘活、城市更新、土地出让等方式,保障产业用地规模不低于1万亩;在符合安全、环保相关法律条件下探索简化中试项目流程,发挥上海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作用,加大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倾斜和聚焦等内容。
编辑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