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属地船员2.6万名、造船占全国1/4,泰州海事局开发建设信息系统助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属地船员2.6万名、造船占全国1/4,泰州海事局开发建设信息系统助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江苏海事局与泰州市委市政府共同领导下,泰州海事局协同属地政府和国有企业,开发建设“泰州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催动港航发展数智转型、信息共享、要素联通…

为贯彻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江苏海事局与泰州市委市政府共同领导下,泰州海事局协同属地政府和国有企业,开发建设“泰州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催动港航发展数智转型、信息共享、要素联通。

上海交大LNG中心研习发证:LNG加注及LNG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研习通知
2022年电动船产业创新发展上海国际论坛将于12月8日举办

保障“中国第一深度”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安装专用浮体拖航作业。泰州海事局供图

因地制宜,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智改数转”的新路径

泰州是航运大市,全市内河航道199条、航运公司142家、注册船员2.6万名、营运船舶8395艘。97.8公里长江单边岸线长度全省第一,泰州港年均进出船舶近40万艘次、货物近4亿吨,居全国第10、全球第15位。此外,泰州年造船完工量1000万载重吨,占全省1/2、全国1/4、全球1/10,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泰州港航发展规模广、体量大,但是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沿江90%以上码头缺少规范的港口生产调度作业系统,港航各要素之间存在较多信息壁垒,尚未形成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与新《安全生产法》要求的“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有较大差距。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为泰州港航发展动力转换、提档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共识。

去年9月,泰州海事局提出了开发建设“泰州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构想,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泰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海事局将系统的开发建设作为双方首次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给予了充分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12月底,系统完成总体方案设计。今年3月,正式启动软件开发,历时4个月的驻场开发、调试运行、行业评审,7月底正式上线试运行。长航局付绪银局长、邱建华副局长一行在泰州调研期间,专题听取了系统建设情况的汇报。8月15日,泰州市首次以市政府的名义发文,在全市“三市三区”推广该系统。泰州港航发展开始了在探索中改革、引领中提升的数智化转型尝试。

创新求变,在不断突破中构建“多维一体”的新架构

一是构建“上下贯通”的总体架构。作为江苏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1+X+1”信息化支持保障系统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泰州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以交通运输部“船e行”大服务平台、定制化港口生产调度作业系统和长航、海事数据中心为基础支撑,”桥架”我局开发的泰州船籍港管理平台、内港池智控系统、新造船全链条管理平台、全程可视化系统等6个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完成各系统间融合贯通,促进港航数据的生产、交换、汇聚和应用,实现“一个系统管全程”的全链条整合、一站式服务。

二是构建“横向互通”的流程架构。系统以船舶进出港及码头作业为流程设计逻辑主线,将船舶进出港分解为“预报→确报→抵港→核查→作业→离港”6个流程节点;把码头作业分解为“进港核查→商务指令→船舶调度→工班计划→作业线作业→理货作业→劳资核算→出港核查”8个流程节点;各节点中融入“异常复核、业务审批、新造船管理、高质量选船、锚泊审核、停复工管理”等6个方面海事监管重点,实现船舶、港口、货主和监管之间数字化互联互通,并全线上记录每个作业环节和要素,催动“港航生产、责任落实、各方协同和精准执法”数字化转型。

三是构建“内外联通”的服务架构。系统聚焦船舶、码头、货主、船厂、代理、监管部门和港航服务单位等9类用户群体,设计了“船e行”APP端、港口生产PC端、政府部门端等5个不同但互为一体的访问终端,开发了“港航申报、商务指令、船舶调度、码头作业管理、信用赋能、船港货全流程跟踪和统计分析”等25个一级功能模块和112个二级功能模块,并建立15类、166张数据库表,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架构。同时进行差异化推广,对没有生产调度作业系统的企业,直接免费使用本系统;已有的企业可使用原系统,但必须保持与本系统标准数据交换;有个性需求的企业,可申请定制开发,既满足用户需求,也保证数据联通。通过“简易型、通用型、全能型”三个版本,实现各类型、各等级的码头,各种类、各吨位的船舶全部可用。

四是构建“迭代融通”的应用架构。系统创新引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据融合、模型搭建和大数据算法,衍生了以“船舶、港口、货物和监管”为主体的4个应用场景。通过系统,我们可以一屏查看船舶航次、动态全流程,一屏查看货物来源、流向全过程,一屏查看码头生产作业全周期,一屏查看港口运行管理全要素,实现“一船、一货、一司、一港”的全景展示。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模块的应用融通,系统也将向着“数据可视、孪生应用、平台兼容”的目标持续迭代升级。

唯实唯勤,在不断实践中激发“跨越发展”的新动能

系统首批在泰州沿江的55家码头、24家船厂推广试运行,企业实际使用率100%,其中42家码头企业实现到港船舶系统使用率100%,22家码头全流程使用生产调度作业模块。上线以来,已有12882艘船舶、9566票货物通过系统进行申报和作业。泰州海事局专门成立工作专班,截至目前,到港船舶系统使用率已由初期的20%提升至91%,助推区域港航发展实现多重转变。

一是推动港航信息由孤岛向开放转变。船舶通过系统“在线申请、排队叫号”,准确申报人、船、货、航次等进港信息,港口码头实时提供泊位、调度计划、作业进程等信息,行业管理部门及时发布气象、水文、通航环境、航行通警告和监管要求等信息,各港航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打通。系统上线以来,已有超过110万条港航信息在运行中产生、在交换中传递、在应用中孪生,形成了一个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港航信息“泛在网”。

二是推动港口生产由传统向智能转变。免费为港口码头提供一套智能化全流程生产调度作业系统。码头通过系统对商务管理、船舶调度、作业线动态及作业机械、磅机计量、人员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一货一单、一船一档”,全过程掌握、记录水运货物、大小船分流和码头场存等情况,实时掌控码头生产进度,大幅提升泊位利用比率和生产作业效率。辖区新建的一家码头企业通过直接使用本系统,节省购置费用近200万元,全港码头企业全部配装,预计将节省成本超过8000万元。

三是推动港航服务由零散向集成转变。系统集成了港区内拖轮、岸电、污染物接收、交通艇、物料供应等配套资源和服务信息,船舶可在线查询、随时申请。系统桥架的船籍港管理平台,已实现对泰州海事局登记的全部1124艘船舶全过程实时线上管控。台风期间,泰州海事局 “点对点”与包含远在印尼、菲律宾等海域的泰州籍船舶进行信息互动5300余次。系统开发的锚泊功能模块,将辖区4个锚地、4个临停区、2个通江河口待闸水域等纳入平台实施线上统一调度,并通过可视管理、分区管理,联动码头作业进度,预计可释放锚泊资源近40%。未来,泰州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成后,系统还将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港航服务。

四是推动责任落实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新《安全生产法》第48条明确要求,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履行各自责任。据此,泰州海事局依法推进了码头对船舶实施安全和防污染“进港五核查”“出港三核查”,以及在《港口商务合同》中写入“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货物适运”条款。码头通过系统可实施远端识别、现场核查、线上留痕,海事部门也可通过系统进行复核检查,实现协同管理,数字化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目前,码头已通过系统核查船舶9174艘,反馈问题319个,查实违章286起,到港船舶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此外,系统桥架的新造船全链条管理平台,融入了重要日期确认、下水(出坞)、试航、登记、交付等15个关键节点,泰州沿江24家船厂通过系统对175艘、1600万载重吨新造船100%实施全建造过程的信息化、闭环化管理。针对泰州沿江8个内港池,推进内港池智控管理与港航一体化系统融合开发,打造“标准化建设+智能化管理”的内港池样板。

五是推动安全监管由粗放向精准转变。依托系统推广干散货高质量选船机制,对内河船涉海运输、严重配员不足等6种情形实施一票否决,累计开展选船4840艘次,限制进港率超过2%。落实江苏海事局“赋码”试点要求,探索实施“船港货”三码融合。“船安码”是通过进港申报信息,系统即时对船舶自动核查、区别赋码,实现船舶精准“画像”,目前,5598艘赋码船舶中已有116艘赋“红码”、195艘赋“黄码”,但“红”“黄”码暂不作为禁止进港的条件,只是识别码、风险提示码;“港信码”是通过系统对码头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污染防治积分制、岸电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赋码,有效盘活了“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已先后对11家评分低于70分的码头实施信用惩戒;“货通码”是对每票在系统中运行的货物自动生成二维码,实现物流基础信息的分拣和沉淀。依托“长水交安委”等市级平台推动选船结果、信用结果互认,促进船港“全过程不违规不违法”和“全程守信”。

六是推动港航调度由区域向全程转变。系统为打造区域新一代航运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岸基支撑,交通组织与港航调度在系统中逐步实现资源整合、要素联通。通过开放的系统平台,船舶可合理安排航次计划;码头根据生产作业智能管控,对拟进港内河船舶实施精准调度;海事部门实时掌握全港船舶动态,依托“大船、码头、小船”“船舶、港口、货主”两条管理链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对大型海船和外轮实施远程调度。通过“船舶经济型双向调度、码头节点型智能运营、政府要素型全程掌握”,逐步构建由近程到远程向全程的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

系统自7月底上线以来,功能、操作体验、智能化水平等都得到了各类用户的普遍认可,展现了较强的适应性、成长性和可复制性。目前系统已经在徐州港成功复用,长江沿线部分港口也将引入推广。未来,泰州海事局将致力“好用、易用、实用”,提升系统的“广度、深度、高度”,加快实现泰州全域推广应用。同时,泰州海事局也将进一步桥架新开发系统,比如通过一点一屏对航道、码头等通航要素实现“云上”观景的“泰州通航环境AR全息展示系统”,对内实现通航三基资料数字化、对外实现港航资源三维展示和线上服务;通过北斗定位、CCTV智能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水工作业实施全过程监管的“智慧水工系统”等,不断评估、完善、升级系统功能,持续提升系统稳定性、流畅性、兼容性、安全性,优化人机交互界面,为系统进一步跨区域推广筑牢技术和应用支撑。

泰州海事局将切实贯彻长航局“一个主题、四个发展、五个保障”总体思路,坚持以“船港货监”数字化互联互通为核、以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为基、以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为媒,全力打造“智改数转”港航发展新格局,为助力构建新一代航运生态圈,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泰州力量。

(作者系泰州海事局局长、党委书记林翔 编辑来源:长江航运)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际船舶海工网”。 http://www.ishipoffshore.com/archives/3137.html

文章底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21-54362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hinabobli@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